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9-30
编辑: 坤鹏教育
访问量:0
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多国领导人会谈:
5月30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国事访问并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的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举行会谈。
5月3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国事访问并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的突尼斯总统赛义德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宣布建立中突战略伙伴关系。
6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正式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
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与贺信:
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祝他们和全国的少年儿童节日快乐。
6月3日,在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致以热烈祝贺,向全院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
6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克劳迪娅·辛鲍姆·帕尔多致贺电,祝贺她当选墨西哥合众国总统。
6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
6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给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各族干部群众回信,向景宁建县4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景宁发展提出殷切希望。
6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年“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致贺信。
6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并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就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进行专题学习。
其他重要政治活动: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6月2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波兰总统杜达举行会谈。
6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越南总理范明政。
6月1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青海省考察调研。
法律法规实施: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该法聚焦我国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储备等环节及粮食应急、节约等方面,是粮食领域基础性、统领性法律。
6月1日,《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gb/t43600—2023)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社会热点事件:
针对媒体报道的福建厦门鼓浪屿旅游“宰客”乱象,当地6月9日作出回应,已成立联合工作组,依法从严处置有关违法行为,对多家涉事单位责令停业整顿,涉事导游暂扣导游证。
嫦娥六号任务:
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
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
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6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有关情况。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表示,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
其他重要科技事件: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团队与其他单位合作设计了新型类脑神经形态系统级芯片speck,展示了神经形态计算在融合高抽象层次大脑机制时的天然优势,相关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系统,可在物理层面实现对压力、摩擦力和应变三种力学信号的同步解码和感知,相关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
6月1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1.0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6月24日,我国新一代破冰调查船“极地”号在广州南沙正式命名交付,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承担科考任务。
6月26日,我国科研人员研发出一款新型类脑神经形态系统级芯片speck,展示了神经形态计算在融合高抽象层次大脑机制时的天然优势。
6月26日,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对嫦娥五号钻采岩屑月壤(no.ce5z0806yjyx004)的观察分析,首次发现了天然形成的少层石墨烯。
航天与交通建设:
6月6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中吉乌铁路)三国政府间协定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6月16日,历经7年建设的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6月底正式开通运营。
6月24日,我国首座时速350公里公铁混层桥梁主塔封顶。
6月24日,成达万高铁鲤鱼河特大桥开始架梁施工,标志着这条高铁全面进入桥梁架设阶段。
6月30日,国家重大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通车试运营。
经济发展与规划:
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作出部署。
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了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具体任务。
6月1日,中国东方航空公司c919国产大飞机执飞的首个跨境商业包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前往香港特区。
6月18日,记者从安徽大学获悉,该校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教授罗根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在多核钛氢化物介导的氮气与烯烃直接合成烷基胺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成果6月17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
6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6月22日,中法天文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颗卫星是迄今为止全球对伽马暴开展多波段综合观测能力最强的卫星。
6月23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完成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
6月24日,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第一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
民生保障与改善:
6月1日,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之一的新疆独库公路告别“冬眠期”,恢复通车。
6月4日,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将在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试点产品涵盖乘用车、客车以及货车三大类。
6月8日,从国家林草局获悉,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7项,位居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均居世界首位。
6月9日,交通运输部消息,8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27亿人次,环比增长20.9%。
6月11日,交通运输部消息,9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1.9亿人次。
6月13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美国亚洲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美1.5轨对话在北京举行。双方围绕“聚焦关键紧迫议题,加强对话交流合作”的主题进行坦诚、深入、建设性交流。
6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从浙江舟山某军港码头解缆起航,执行“和谐使命-2024”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