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2-10-08
编辑: 坤鹏教育
访问量:0
一、选择题
1、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d )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d )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3、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b )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4、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a )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b )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b )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7、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d )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 )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9、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d )
a、疏选结构
b、紧密结构
c、稀疏结构
d、通风结构
10、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 )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11、种群是指( a )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b )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13、种群平衡是指( b )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4、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b )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
1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 首次提出的( d )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16、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 b )
a、演替原则
b、植物区系
c、植被型
d、群落生态
17、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 d )
a、蒙古标
b、长白落叶松
c、红松
d、兴安落叶松
18、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d )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19、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b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20、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 a )
a、气候项级
b、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项级
21、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c )
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2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 c )
a、初级总生产力
b、初级净生产力
c、群落净生产力
d、次级生产力
23、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 d )
a、改善环境
b、消灭竞争者
c、增加总生产量
d、增加净生产量
24、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 c )
a、海洋
b、草原
c、海陆交接地带
d、荒漠
25、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b )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田
26、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c )
a、湖泊
b、草原
c、果园
d、热带雨林
27、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d )
a、石油
b、天然气
c、煤
d、水能
28、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d )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29、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 c )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
30、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 b )
a、3%
b、0.5%
c、20%
d、万分之一
二、填空题:
31、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生理辐射___。
32、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__湿润区____、干旱区和荒漠区。
33、土壤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__土壤肥力____ 。
34、风将植物的种子吹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发芽生长的过程,称为__风播____ 。
35、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间接____生态因子。
36、根据生境类型,生态学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和___岛屿生态学___ 四类。
37、种群的自动调节可分为行为调节、__内分泌调节____和遗传调节三类。
38、竞争排斥原理又叫___高斯原理___。
39、当资源不足的时候,物种之间为利用资源而产生的竞争称为___资源利用性竞争___ 。
40、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环境容量___。
41、单位面积上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量称为___种群密度___ 。
42、由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携带,将某种生物带人新的适宜栖息繁衍的地区,使其快速扩展,不利于原有物种的生存,这种现象称为___生态入侵___。
43、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__内禀增长率___。
44、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___原生演替___和农生演替两类。
45、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受环境条件特别是受___气候___周期变化所制约。
46、森林群落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___苔藓层___四个层次。
简答题: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论述题:
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是什么 ?
(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微形态解剖学结合。
(2)研究范围的扩展。一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二是应用生态学得到迅速发展。
(3)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计电子仪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技术、设备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
(4)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