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1-11-01
编辑: 坤鹏教育
访问量:0
2016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2.自然界中,同种植物的不同种群如果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
a.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
b.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
c.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
d.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
3.光照不足将导致光合作用下降,这时增加co2浓度可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这种现象是生态因子的
a.综合作用
b.限制作用
c.补偿作用
d.替代作用
4.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通常是指
a.数量最多的生态因子
b.数量最少的生态因子
c.对生物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
d.接近或超过有机体耐受极限的生态因子
5.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
a.阿伦规律
b.贝格曼规律
c.谢尔福德定律
d.林德曼定律
6.毕生植物不具备的特征是()
a.根系发达
b.肉质茎肥厚
c.角质层厚
d.叶面积大
7.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
a.环境资源有限
b.多个物种共存
c.环境资源无限
d.k-对策生物
8.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
a.水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岩石圈
9.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
a.发育历期()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平均温度
10.根瘤菌和大豆的种间关系是()
a.寄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偏利共生
11.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
b.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
c.老龄个体少,幼龄个体多
d.幼龄与老龄的个体数大致相等
12.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
a.内察增长率
b.瞬时增长率
c.世代增长率
d.周限增长率
13.池塘里浮萍在短期内大量增加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属于()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种群平衡
d.季节性消长
14.按瑙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当年完成生活史并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利时期的植物是()
a.一年生植物
b.地面芽植物
c.地上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15.板状根现象常见于()
a.北方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
d.热带雨林
16.根据单元顶极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
a.偏途顶极
b.土壤顶极
c.气候顶极
d.地形顶极
17.群落演替到成熟阶段()
a.总生产量远小于总呼吸量
b.总生产量和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远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8.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旺盛的是()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苔原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b.能量流动是循环波动的
c.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增的
d.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载体
20.下列概念与“生物地理群落”含义相同的是()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110分)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1.生物生活的具体地段即栖息地,又称为_22.在生态系统中,仅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属于______营养级。
23.在湖泊到森林的水生演替过程中,处于沉水植物阶段和挺水植物阶段之间的是______阶段。
24.种群生态学中的高斯假说又叫______原理。
25.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称为______
26.某一片草原最多能承载10000 只羊。这在生态学上可表述为该片草原对羊的______为10000只。
27.生物从出生到死亡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______
28.群落的空间结构取决于两个要素,一个是各物种的生活型,另一个是相同生活型的物种所组成的____。
29.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适应的关系是长期___进化的结果。30.--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过程称为群落______
31.《中国植被》(1980)一书采用的植物群落主要分类单位包括植被型(高级单位)、______(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
32.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群落呈现出不同的______,这就是季相。
33.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通常可分为______,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四个层次。
34.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和地位。
35.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36.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37.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在群落中不起主要作用的常见种称为______。
38.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的。
39.从分解动植物残体开始的食物链是______食物链。
40.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寄主摄取养分以维持生活。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关系。
三,判断题(41 ~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41.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2个最关键生态因子是温度和光照。
42.群落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43.阳性植物的特点是光饱和点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4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包括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两个方面。
45.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称为盖度。
46.我国的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
47.按照生物种群实际占有空间计算的种群密度称为粗密度。
48.重要值是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49.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通常在10个以上。
50.生态系统可以缺少的生物组分是分解者。
四.简答题(51~5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简述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
52.简述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53.什么是种间竞争?种间竞争的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54小题,20分)
54.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论述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 a.g.tantsley ,1871-195s)在 1935年提出来的。故本题选d。
2.【答案】d
【解析】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 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生活型是指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活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生态型则指同种生物由于趋异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类型。故本题选d。
3.【答案】c
【解析】生态因子的不可容代性和补偿作用:对生物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虽然非等价,但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杏代。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可依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而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如软体动物生长壳需要钙,环境中大盘鳃的存在可补偿钙的不足对壳生长的限制性作用。故本题选c。
4.【答案】d
【解祈】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故本题选d。
5.【答案】b
【解析】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故本题选b。
6.【答案】d
【解析】早生植物的叶表面积和体积小,可减少蒸腾作用。故本题选d。
7.【答案】c
【解析】假定在无限的环境中,种群增长是无限的,不受资源、空间等条件的限制,种群就发挥其内禀增长能力,种群增长呈指数式增长格局,这种增长规律称为种群的指数式增长。可分为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离散增长和世代重叠种群的连续增长两类。
8.【答案】b
【解析】生物圈指地球上由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地上部)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圈层。故本题选b。
9【答案】a
【解析】该公式中,k为有效积温常数或总积温常数,n为发育历期,t为发育早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即生物学零度。故本题选a。
10.【答案】c
【解析】大豆供给根瘤菌碳水化合物,根瘤菌供给植物氮素养料,形成互利共生关系。故本题选c。
11.【答案】a
【解析】增长型:幼龄个体数目最多,老龄个体数目最少;稳定型:各年龄结构数目比例适中;衰退型:老龄个体数目偏多,幼龄个体数目偏少。故本题选a。
12.【答案】a
【解析】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为最大瞬时谱长率。故本题选a。
13.【答案】b
【解析】种群爆发指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往往造成不利影响。故本题选b。
14.【答案】a
【解析】瑙基耶尔生活型分类:①高位芽植物(p)。其芽离地面高,完全受气候的影响。在温暖和潮湿地区很多,不需要保护。②地上芽植物(ch)。草本或木本植物,芽紧贴地面,冬季被雪覆盖保护,包括北极地区和高山寒冷气候下的植物,澄带也有分布;③地面芽植物(hk)。芽的一半埋在土层顶部或腐殖质层中,地上部分冬季全部死亡。温带多年生草本大多属此类;④隐芽植物(k)。芽完全埋在土中或水中,以适斑寒冷或千旱的气候,冬季地上部分和一部分地下部分死亡。如球茎、块茎,根茎植物;⑤一年生植物(t)。在一年期间发芽、生长,开花然后死亡的植物。此类植物皆为草本。
15.【答案】d
【解析】板状根,即板根,热带甬林植物支柱根的一种形式。植物一般是把根系扎进土壤,执行吸收水分、养分、供应地上部分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也起着承受地上部分重力的支撑作用。热带雨林中具有板根的树木十分普遍,使这种“板根现象"成为其重要特征之一。故本题选d。
16.【答案】c
【解析】单元顶极论学说指出在同一气候区内,无论演替初期的条件多么不同,群落总是趋向于减轻极端情况而朝向顶极方向发展,从面使得生境适合于更多的生物生长。演替初始的先锋群落可能极不相同,但演替过程中群落间的差异会逐渐缩小,逐渐趋向一致,最终均会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气候顶极群落。故本题选c。
17.【答案】d
【解析】当一个群落的总初级生产力大于总群落呼吸量,而净初级生产力大于动物摄食,微生物分解以及人类采伐量时,有机物质便要积累。于是,群落便要增长直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而积累停止.生产与呼吸消耗平衡为止。这整个过程称为演替,而其最后的成熟阶段称为顶极。故本题选d。
18.【答案】a
【解析】温度高,湿度大的地带,有机质分解速率高,低温干燥地带,分解速率低。分解速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热带雨林温度高.湿度大,纬度低,较其他选项中的生态系统分解作用大,故本题选a。
19.【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流动——一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②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故本题选a。
20.【答案】c
【解析】“生物地理群落”一词由苏联植物生态学家苏卡乔夫于1944年提出,指一个地段内动物、植物、微生物与其地理环境组成的功能单元。该词多见于前苏联,中欧等一些文献中。1965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认定该词和生态系统是同义词。故本题选c。
二.填空题
21.【答案】生境
22.【答案】第二
23.【答案】浮叶根生(或浮水)植物
24.【答案】竞争排斥
25.【答案】领域
26.【答案】环境容纳量
27.【答案】生活史(或生活周期)
28.【答案】层片
29.【答案】协同
30.【答案】演替
31.【答案】群系
32.【答案】外貌
33.【答案】乔木层
34.【答案】功能(或角色)
35.【答案】分解
36.【答案】生产著
37.【答案】伴生种
38.【答案】二氧化碳
39.【答案】碎屑(或腐食)
40.【答案】寄生
三,判断题
41.【答案】×
【解析】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两个最关键生态因子是温度和降水。
42.【答案】×
【解析】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43.【答案】×
【解析】阳性植物的光饱和点很高,因此不存在光照过强引起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情况。
44.【签案】√
【解析】生态适应是生物界中极为普遍的现象,一般分为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两类。
45.【答案】√
【解祈】兹度指植物地上部分植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又称为投影盖度。蓝度可以分为种盖度(分盖度)、层盖度(种组盖度).总盖度(群落盖度)。
46.【答案】×
【解析】我国的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暖温带地区。
47.【答案】×
【解析】按照生物种群实际占有空间计算的种群密度称为生态密度。粗密度是指单位总空间的个体数,即单位面积或容积按种的分布区计算。
48.【答案】√
【解析】重要值是研究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是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的总和。其值一般介于0~300之问。
49.【答案】×
【娜析】由于能量通过各营养级滤动时会大幅度减少,下一营养级所能吸收的能量只有上一营养级同化最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所以食物链不可能太长,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也不会太长,一般只有、五级,很少有超过六级的。
50.【答家】×
【解祈】生态系统可以缺少的生物组分是消费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只是促进了物质循环,因此可以缺少。
四.简答题
51.答案要点:
(1)草原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2)规模大量的饲草及畜禽产品。(3)具有一定的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功能。52.答案要点;
(1)形态适应:具有适应高温的形态结构,例如,叶片革质发亮,能反射阳光。
(2)生理适应:具有适应高温的生理特点,例如 ,降低细胞含水有利于增加原生质的抗凝结能力,或者靠旺盛的蒸腾作用避免植物体过热。
53.答案要点:
( 1)种间竞争:两个或多个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2)特点:
①竞争的结果具有不对称性;
②竞争双方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因的竞争结果.
五,论述题
54.答案要点;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条件:
①成分多样性高。②结构复杂,
③具有白我调节能力。④干抗不超过一定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