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教育学考点-风云体育 
本网站为郑州坤鹏教育成人高考信息交流网站,主要为广大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所有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

站长电话:18939267908

距离成人高考还有:214天!


河南省成考院校:河南城建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安阳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南阳职业学院安阳师范学院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南阳理工学院开封大学河南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程学院河南师范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河南科技大学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教育学考点-风云体育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12-29

编辑: 坤鹏教育

访问量:0

第一章 绪论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的学者是:培根


2、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曾经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学者是:夸美纽斯


3、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的学者是:洛克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1、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


四、教育学发展中形成的理论派别


1、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


3、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4、批判教育学


五、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是: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


4、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及我国的教育学家


二、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又要考虑可变性,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和继承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活化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教育具有批判和引导文化的作用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点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3、教育目的的根本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其中规定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章   教育制度


一、旧中国的学制


1、壬寅学制:中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未实施)


2、癸卯学制: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壬子癸丑学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二、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是:《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1951年10月1日实施


三、我国首次提出“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学制义务教育”的政策出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表现在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创造性(表现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


2、连续性、广延性


3、长期性、间接性


4、主体性、示范性


二、《教育法》对学生权利的规定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权利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的权利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出诉讼的权利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受教育权、姓名权、荣誉权、隐私权以及健康权


三、《教育法》对学生义务的规定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其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规定


第六章   课程


一、课程的四个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


二、课程的类型


1、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2、从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学科课程特点:


(1)主张分科教学,从不同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课程,强调知识本位。


(2)强调教材的逻辑组织和训练的价值,重视学科理论知识。


(3)重视对未来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


活动课程特点:


(1)从儿童的需要、兴趣、个性出发设计课程,强调儿童本位、经验本位。


(2)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主张“做中学”,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3)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3、从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在学校课程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设置的时段为: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阶段


第七章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我国目前基本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二、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三、教学评价的类型


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终结性评价


四、评价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指标是:学生的学


五、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基础


5、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六、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4、巩固知识与支持


第八章   德育理论与实践


一、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二、德育的基本原则


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四、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五、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 


2、榜样示范  


3、实际锻炼  


4、陶冶教育 


5、指导自我教育 


6、品德评价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二、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三、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四、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家庭与社会教育密切结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五、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5、指导本班班委会和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


7、评定学生操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