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主考知识点整理——心理学-风云体育 
本网站为郑州坤鹏教育成人高考信息交流网站,主要为广大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所有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

站长电话:18939267908

距离成人高考还有:214天!


河南省成考院校:河南城建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安阳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南阳职业学院安阳师范学院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南阳理工学院开封大学河南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程学院河南师范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河南科技大学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主考知识点整理——心理学-风云体育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12-29

编辑: 坤鹏教育

访问量:0

教育学类专业一直都是成人高考的热门专业,教育理论考试相对特殊,一共分为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部分,今天为大家带来心理学部分的知识梳理。


第一章 绪论


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一般以探讨人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二、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三、个性心理包含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四、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1. 陈述心理现象


2. 解释心理现象


3. 预测心理现象


4. 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五、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之父”


六、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心理学


2. 机能主义心理学


3. 行为主义心理学


4. 格式塔心理学


5. 精神分析学派


6. 人本主义心理学


7. 认知心理学


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的、调查法


八、反射:是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


九、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第二章 感觉和知觉


一、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最高形式


二、感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三、感觉的种类包括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四、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本体感觉)、平衡觉、机体觉


五、感觉现象包括适应、对比、联觉


六、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第三章 注意


一、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注意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于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上的注意品质


三、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对活动进行调节与监督的功能


四、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理解


2、兴趣的依从性


3、对活动的合理组织


4、个性特点


第四章 记忆


一、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是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


二、研究表明,过度学习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佳,超过150%,就会出现报酬递减


三、记忆的基本过程


1、记忆有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保持是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是识记和保持效果的结果,并能一步巩固识记和保持的内容


四、记忆的分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与经验的对象分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动作记忆)


2、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瞬时记忆(感觉储存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3、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类: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4、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五、短时记忆的特点


1、信息保持的时间短暂,最长不超过一分钟


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


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易受干扰


六、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再认与回忆


第五章 思维和想象


一、抽象逻辑思维:是用语言符号进行的思维


二、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三、分析:是将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分解,以把握事物的基本结构要素、属性和特征


四、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五、创造想象:是指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六、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形式


2、判断:指认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它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的反映


3、推理: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4、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八、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人的知觉特点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知识经验


4、情绪与动机


5、个性因素


九、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


十、科学概念的掌握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第六章 情绪与意志


一、心境:是一种使人的一切其他体验和活动都染上情绪色彩的情绪状态,特点是弥散性


二、抑郁:是一种复合性情绪,它表现的强烈而持久。抑郁一般不会导致极端行为、人格解体以及严重的思维障碍,但常会使人处于一种消沉、沮丧、失望无助的状态中


三、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描述的是激奋学习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四、情绪的分类


1、基本的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2、按强度和持续时间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五、压力事件应对方式


1、根据应对方式的针对性,分为对抗、淡化、自控、求助、自责、逃避、计划和自评


2、根据应对方式的目的,分为两种:一是改变应激源或个体与应激的关系,二是改变自我而不是改变应激源


3、根据应对方式的表现形式有积极的认知应对、积极的行为应对和回避应对


六、意志品质的特征


1、自觉性


2、果断性


3、自制性


4、坚韧性


七、意志品质的培养


1、胸怀大志,确立崇高的理想


2、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意志


4、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第七章 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在心理上的反映,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


二、需要层次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又称“动机层次理论”


三、自我实现需要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它是在其他需要都满足之后才产生的最高层次的需要


四、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六、韦纳成败归因理论把成功与失败结果归结为个人的能力、自己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工作任务的难度及运气四个因素


七、动机的分类


1、按需求的种类可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2、按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分为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3、按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


4、按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八、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利用反馈信息,有效经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程,适当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学习成绩的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提供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


九、班杜拉的强化分类及其含义


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2、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3、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


第八章 技能


一、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二、我国心理学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的智力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三、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


1、动作概念掌握


2、经行有效练习


3、动作示范


4、动作反馈


第九章 能力


一、认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1)能力与知识、技能属于不同现象和范畴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发展速度不同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1)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条件的


三、能力的分类


1、按倾向性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按功能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按参与其中的活动性质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智力理论


1、智力因素理论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2)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2、智力结构论:吉尔福特-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3、智力形态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4、智力认知论:斯滕伯格-智力三元结构理论


5、智力多元论: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五、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能动性


第十章 人格


一、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气质:心理学上所说的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三、人格的特点:


1、独特性


2、稳定性


3、整体性


4、功能性


四、气质的特性:


1、感受性


2、耐受性


3、反应的敏捷性


4、可塑性


5、情绪兴奋性


6、内向性与为外向型


五、气质类型:


1、多血质:情感丰富、思维敏捷、活泼好动、善于交往、适应能力强、缺乏耐心和毅力、见异思迁


2、黏液质:情绪平稳、沉默寡言、细致周到、自制力强、耐受力高、主动性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3、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自制力强、举止缓慢、优柔寡断


4、胆汁质:情绪体验强烈、思维灵活、精力旺盛、勇敢果断、朴实真诚、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六、性格:是指人对客观事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


第十一章 社会态度与行为


一、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倾向


二、晕轮效应: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者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三、社会促进: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四、社会态度的维度


1、指向维度


2、强度维度


3、中性维度


4、外显维度


5、深刻维度


五、社会态度的功能


1、工具性功能


2、知识功能


3、价值表达功能


4、自我防御功能


5、社会适应功能


六、印象形成效应


1、刻板印象


2、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投射倾向


七、培养助人行为的方法


1、提高助人报酬。帮助别人时要付出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在决定是否做出助人行为时所主要考虑的,随着助人报酬的提高,助人行为的发生率提高


2、将社会规范内化。个人将利他的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规范形成道德义务感、社会责任感、信念和价值观,从而推动个人作出助人的行为


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一、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二、心理健康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


(1)强度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所遵循的理论、方法与原则一致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1)工作对象和范围不同


(2)遵循的模式不同


(3)工作任务的侧重面不同


(4)从业人员有别


四、系统脱敏:主要用来治疗恐惧症,其基本治疗原理是对抗条件反射


五、心理咨询的原则


1、理解支持原则


2、保密原则


3、倾听原则


4、细致询问原则


5、疏导原则


6、促进成长原则


7、预防原则


六、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


1、建立关系


2、了解问题


3、分析诊断


4、帮助指导


5、结束咨询


七、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


1、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


2、个别咨询与小组咨询


3、面谈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现场咨询



网站地图